6月10日,记者从接近发改委的一位消息人士处获悉,发改委正在进行全面
摸底排查,对重点城市和药价问题多发城市派出调研小组,降低偏高的药品价
格,药品调查内容包括成本价格、市场价格、中标价格、省定价等各项价格因
素。同时,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已经开
始征求意见,近期即将出台。治理虚高药价行动已箭在弦上。
发改委亲自摸底药品价格
治理虚高药价,似乎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6月10日,记者从接近发改委的一位消息人士处获悉,国家发改委正在进
行全面摸底排查,降低偏高的药品价格,并推动今年实现60%的基层医疗机构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据上述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此次发改委的摸底与以往常规调查药价不尽
相同。以往发改委摸底均以各省市为单位,组织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填报药品
成本和价格调查表。而此次发改委采取调研市场与企业填报调查表同时进行的
方式,对重点城市和药价问题多发城市派出调研小组,对所有企业自主定价药
品和政府指导价药品进行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的全面调查。药品调查内容包括
成本价格、市场价格、中标价格、省定价等各项价格因素。
贵州一制药企业的北京销售代表告诉记者,药价的虚高主要发生在层层加
价的流通环节。比如,2毫升装亮菌甲素注射液每支成本为1.5元,给全国代理
商的价格是3元,全国代理商给省级代理商的价格是6.5元,省级代理商给县级
代理商或医院的价格是15元,医院给患者的价格很自然就到了20元以上。
同时,医院也难辞其咎。有的药品进入医院,需要收取“开户费”,医院
科室主任和大夫收取“临床费”,最后到患者手中,很多药品就成了难以承受
的“天价”。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向记者表示:“就市场监管这个环节来
看,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价格。而如果要控制价格,最重要的就是摸底。”
他表示,药品价格调查是一项常规业务工作,发改委几乎每年都会进行。
但是,以往价格摸底主要由各省市的物价部门来负责。“医药代表在一些中小
城市渗透得很深,因此很多时候物价部门摸底上来的价格并不真实,发改委如
果要下决心降低高药价,就要亲自下去摸底排查。”
药价管理出新规
除了亲自摸底市场,新的药价规定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当中。
近日,国家发改委制定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在向中国
价格协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中药协会等七家协会征求意见,反馈
意见被要求在6月15日前上报。
《征求意见稿》称,药品价格管理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
价三种形式。其中,列入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以及具有垄断性生产、
经营特征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
“此次发改委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改革的力度还是很大的,在药品的出
厂环节和流通环节都有价格控制。这和不久前广东刚刚公布的‘三控’模式十
5月20日,有着医改试点身份的广东省下发通知,对省内销售的属于政府
价格管理范围的药品控制其最高零售价、实际供货价和流通差率,被称为“三
控”模式。这意味着,流通差价将有明确上限,药品生产企业还必须报备出厂
价或口岸价,并且原则上半年内不得自行调整。
李明分析,如果生产、流通、销售三个环节都实行政府干预,那么市场定
价的作用就会被弱化。
实际上,早在去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人保部便联合发布文
件,要求对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额)实行上限控制,但并没有做出具体要求。
而据广发证券医药分析师葛峥分析,广州的“三控”模式,对当前低价招
商模式、普药营销模式、零售药店高毛利盈利模式、药店联盟等将产生重大影
响。“新的管理办法将使得底价开票模式下的‘过票’行为没有操作空间。”
她表示。也就是严控流通环节大幅加价行为。
药企重演2006年老故事?
在自主定价药品不断被曝“虚高”的情形下,很多市场分析人士担心,在
一系列降价、治贿的重拳“击打”下,类似2006年行业景气度急挫的“老故
事”会再度上演。
广发证券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今年下半年,发改委制定的
自主定价药品暴利界定标准或将出台,对医药行业将是个重大打击,相关上市
公司或将在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受到上述政策的影响。2006年是最好的
前车之鉴,当时在打击商业贿赂的大棒下,整个医药产业陷入了低谷。”
2006年上半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药品降价政策,并对医药购销领域的
商业贿赂进行了力度较大的专项整治。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06年医药行业
运行情况报告显示,就在那一年,医药行业的工业生产和商业销售增幅均下
滑,企业效益下降;医院终端药品销售增幅创近10年新低。数据显示,2006
年上半年医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4%,但净利润却下降了23%。
而今,现实的情况与历史出奇的相似。这让近期多家证券公司对沪深两市
医药板块的下半年走势忧虑重重。6月3日,华泰证券在其行业月评研究报告
中,直接把“医药调整初现,建议避免介入”列为了报告的标题。
尽管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医药板块整体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都
很好。但是,“目前导致部分药品出现价格虚高甚至暴利的情况,主要原因在
于市场供应体系的不合理。而新的药品招标政策出台后,或将引发市场新一轮
的降价潮。”广发证券上述分析师告诉记者。
不过,资料显示,在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在以打击商业贿赂、降
低百姓药价负担为目标的政策引导下,医药行业曾遭遇26次药品降价潮,同期
行业景气度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但是,也有分析师认为,发改委和卫生部此次“出招”治理药价虚高,从
今年的重点来看对医疗机构的影响或更加直接。而且,取消药品加成也是一项
长期工作,对上市药企的影响不会那么快和直接。毕竟,此次打击药价虚高能
否见到成效,最终取决于决策层的决心。 |